隔壁的小美今年3岁了,刚上幼儿园,平日她父母都在外地务工,是由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她。两位老人对孙女可是疼爱有加,丝毫没有“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好吃的好喝的供着,孩子也长得水灵,像葡萄一样的大眼睛,非常可爱。上个周末小美妈妈回来看孩子,却发生一件让家人难过的事。
因为小美一直念叨着想去动物园,妈妈就专门趁周末假期赶回来陪小美去。在坐公交车的时候,旁边有一位差不多年龄的小朋友,两人互相盯着对方,似乎是想“搭讪”又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小美妈妈就鼓励她去跟小朋友打招呼,小美腼腆的过去说了几句,结果只听到那位小朋友大声说:“你嘴巴好臭,我不想跟你说话。”
这下可尴尬了,小美委屈地哭了出来,而妈妈蹲下来安抚,却突然发现孩子嘴巴真的有股味儿。妈妈以为是小美平时没有好好刷牙,回去后特地跟爷爷奶奶交代了这件事。可是一个星期后回来再看,发现孩子依旧有口气,明明是早晚按时刷牙了,怎么还会这样呢?小美妈妈越想越担心,医院检查。
根据医生的说法,原来孩子的口臭不是因为刷牙的缘故,而是消化不良、脾胃积食导致的。在跟爷爷奶奶仔细沟通小美平日的饮食状况之后,医生找出了问题的根源:孩子每天在吃汤泡饭。
原来爷爷奶奶习惯了这种吃法,以前日子苦的时候菜少,只能就着汤水泡饭吃。这么多年下来养成了习惯,给孩子也是这样喂。殊不知过去条件艰苦,油水少,汤泡饭其实是比较清淡的,而如今生活质量提高,不缺油不缺肉的,汤泡饭已不是当年清淡的概念,混杂太多鱼肉,在口腔里停留时间短,进入脾胃后其实是不易消化的,可能大人们感觉不明显,但对于孩子来说,很容易造成积食的情况。
脾胃积食,这看似不像什么大问题,但其实对孩子身体的影响并不小,需要父母们予以重视:
从外在生理变化来看,除了口臭,孩子还会出现厌食、便秘等症状。
从内在健康因素分析,消化不良会导致孩子营养吸收受阻,免疫力下降,也更容易出现感冒发烧、咳嗽等情况。
由此可见,脾胃积食对孩子的影响可不是一星半点,导致孩子体质下降是父母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现在很多老一辈在家带孩子,很容易忽略这些问题,觉得汤泡饭更软糯,应该更适合小孩子,其实这反而会造成脾胃虚弱。所以如果孩子出现口臭、厌食、便秘等症状,父母们要留心了。那该如何避免积食情况的出现呢?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注意饮食搭配
孩子脾胃差,归根结底都是“吃出来的”。有的家长是不了解科学的育儿知识,以传统的老旧思维喂养孩子,不利于脾胃的成长,例如汤泡饭这个“罪魁祸首”;还有的是家长是因为过分溺爱孩子,一股脑儿的堆积各种“高营养”食物,希望给孩子充分的补充,却没考虑到孩子脾胃的接受能力,往往会适得其反。
日常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各类五谷、果蔬、肉蛋奶等食物的比例要搭配合理,尽量少给孩子吃甜食、油腻的食物,因为这些会增加孩子脾胃的负担。
2、三餐定量七分饱
物极必反,无论什么有营养的食物,吃太多都有可能“营养过剩”,孩子无法有效吸收,就容易造成积食。所以每天的正餐、水果、零食等都要控制分量,不要为了促进孩子发育,喂得太饱。
另外给孩子安排的一日三餐最好定量,切忌“饱一餐饿一顿”,因为孩子的肠胃和大人工作一样,有忙碌的时候,也需要有休息的时候,不要打乱它的生物钟,影响肠胃功能的正常运转。
晚上不宜吃得过饱。白天活动量大,吃东西好消化,但晚上胃蠕动变慢了,所以保持个七分饱的状态即可,即使睡前喝牛奶,最好也少放些奶粉,多放些水。
3、进行合理的腹部按揉
都说入秋天凉,父母要给孩子盖好肚脐,其实就是因为肚脐附近是脾胃所在,不注意保暖很容易造成凉气入体。当孩子出现肚子痛或者有胀气等情况时,父母可以适当帮孩子按揉一下肚脐附近,促进肠胃蠕动。
以上就是关于孩子积食的一些症状,还有规避的方法。而导致积食最常见的“罪魁祸首”,就是老人们比较偏爱的汤泡饭。虽然说食物是人体生存之本,但是“吃的不合理”,反而更容易造成疾病的产生。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的肠胃本来就相对娇弱,而积食会造成严重的肠胃负担,伴随着食欲不振、肚子胀痛、口臭便秘等症状,时间一久,可能会病来如山倒。因此,需要引起父母们足够的重视,提前预防孩子积食,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进食量,做到适当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