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觉流很多汗
是不是虚?
孩子是纯阳之体,新陈代谢旺盛,本身会比大人更容易出汗。睡觉爱流汗是很多孩子会出现的问题,很多家长也分不清孩子是不是因为有虚,用不用调补。对于这个问题,判断和调理比较好的时机是在秋冬,因为春夏孩子睡觉流汗,有可能是因为天气热,到了秋冬,因体虚导致盗汗的孩子更多,而这个季节也会更适合孩子调补。可以说,到了秋冬,孩子晚上睡觉还是很大汗,家长确实要警惕“虚”。入睡后1小时内出汗多,是正常的。孩子深睡后便逐渐停止出汗。随着孩子的成长,机体功能日益完善,这种现象也会逐渐减少。这个时候家长要注意帮孩子把汗擦干。熟睡之后或者下半夜,孩子流很多汗,则是不正常的。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汗证”,这种情况家长就要警惕和及早干预。如何区分不正常的出汗?
孩子不正常出汗,叫做汗证。汗证有“虚汗”和“实汗”之分。很多家长一看孩子睡觉流汗就以为孩子“虚”,赶紧补虚,结果越补越虚,越补汗越多。虚汗可以分为:肺卫不固,营卫不和,气阴两虚
实汗为:湿热内蕴。
1说说虚汗
虚汗,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孩子体虚。可以分为:肺卫不固,营卫不和,气阴两虚。肺卫不固
肺脾气虚,脾虚严重,脾气弱,肺气不充足,气不能固摄住汗,汗液随随便便就流出来了。这种小朋友平时整个人没什么精神,容易感冒,脸色也比较差。下半夜的汗很大,甚至枕头、床褥都可能湿透,如果很严重就要找医生面诊。日常可以用一些食疗来干预,及时给孩子补益肺气,固表止汗。家长可以给孩子喝泥鳅红枣汤,具有健胃补脾、补血益气的功效。泥鳅红枣汤功用:健胃补脾、补血益气
材料:泥鳅50克,去核红枣3枚,生姜3克
做法:1.泥鳅去内脏洗净;2.姜片煎至金*,下泥鳅,加适量水烧开;3.放入红枣,小火炖汤,约30分钟,调味即可。
宜忌:
适用于汗多、体质差的孩子。
3岁以上辨证服用,1~2岁喝汤不吃渣。
消化好、无病痛时用。
蚕豆病可以用。
营卫不和
主要是表寒里虚,气虚程度稍微轻一点,没有上一个情况那么严重,但也是很不够的,容易出汗,还怕风。
日常也是以补气健脾为主,可以用太子参、淮山、莲子等煮水或煲汤给小朋友喝。
敛汗健脾汤功用:收敛虚汗、健脾益气
材料:*芪10克,山药10克,去心白莲子10克,太子参5克,猪瘦肉或鸡肉80克
做法:1.所有材料入锅,加入适量水;2.大火煮沸后改小火慢炖,直至莲子熟软即成。可隔天喝1次,3次为1个疗程。
宜忌:
2岁以上辨证服用。
蚕豆病可用。
气阴两虚
主要是气虚+阴虚,这类小朋友,气虚,易疲劳。最典型的时候容易手心脚心发热,摸着皮肤有点热,但是量体温不发烧。稍微吃点温热一点的食物就上火。这类小朋友,就要以健脾、益气、养阴为主了。可以在前面食疗方的基础上,加点石斛、麦冬、沙参,煮水或煲汤给小朋友喝。银耳麦冬羹材料:银耳30克,麦冬12克,冰糖50克
做法:将银耳用温水泡2小时,待发涨后去蒂洗净,将麦冬加水煮20分钟,去渣留汁。将银耳加入汁中用小火炖烂,加冰糖调匀煮沸食用。
宜忌:2岁以上辩证服用。
注意:流虚汗的孩子,就是要补虚,但是这类孩子本身都是脾虚的,脾胃能力很差,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要在孩子没有积食状态下才能食补。每次的量不要大,不要哄喂,要特别留意每天的消化情况。2通常被忽视的是实汗
汗证还有一种,是因为湿热内蕴。不是因为虚,而是因为吃太多了,称之为实汗。主要是因为小朋友积食,不消化的食物在体内郁而化热,湿热之邪在体内,逼迫汗液排出体外。这类小朋友都有积食的症状,口臭、舌苔厚腻、大便臭烂等,汗液也比较黏腻,不似虚汗清稀像水一样。越小的孩子,越多出现实汗。很多家长误以为是因为“虚”,拼命食补,孩子情况就会更加严重。脾胃进一步受损,日子久了体质就很差,动不动就生病。这时,主要方向就应该是消积导滞、控制饮食了。减少孩子的饮食摄入,每餐只吃七分饱左右就可以了,肉、蛋、奶类食物都先停一停。积食推拿也不要忘记,没有系统的家长,可以先使用吉老师的积食通调方,但是要注意时间限制。无论是虚汗还是实汗,都要调理脾胃。孩子盗汗,家长除了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皮肤、更换衣服,避免孩子受凉感冒外,调理好孩子脾胃是关键。实汗是脾胃运化不了食物,虚汗是脾虚带动气虚肺虚,所以要害都是在脾胃上。家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