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该怎么办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70的职业正在消失,20年后你的孩子怎
TUhjnbcbe - 2022/5/3 22:35:00

文章作者丨郝景芳

最近,我刚刚参加完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年会。作为一个经济学研究者、科幻小说作家,我被问到最多的,就是有关人工智能的问题。

人工智能将会取代未来人类的职业吗?现在我们该做些什么准备去面对那一天到来?

其实,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也常常从家长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20年以后,当我的孩子步入社会,今天我们这一代能看到的职业,在那时还存在吗?现在我们努力教给孩子的知识、技能,在那时还有用吗?

人工智能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绝不仅仅是科幻。

白宫发布的人工智能报告预测,在未来10-20年间,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取代47%现有工作。麦肯锡年的报告,对此数字的预测是49%,而且对中国和印度的影响最大。Siri之父、人工智能专家Winarsky的预测是70%的工作将被取代。

不管哪个数字准确,这都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未来社会将会经历剧变。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20年后,我的孩子跟得上吗?她能拥有持续一生的适应力、竞争力、幸福力吗?在她成人之前,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才能面对迅速多变的世界?

02.

“到了22世纪的北京,空间将被分为三层。上层万人口,生活24小时,随后被封入胶囊沉睡,城市折叠,变出另一个空间;

中层2万人口,大多是白领,生活16小时,当他们睡下后,城市再次折叠,又出现一个空间;

下层0万人是清洁工和个体户,生活8小时。这是一套空间和时间的双隔离模式:万人享用24小时,7万人共享另外24小时。”

这是我在获得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里描述的未来。虽然是想象中的世界,但我却提出了两个未来实实在在将要面临的挑战:

第一,人工智能技术导致的就业取代;

第二,教育的隔离和穷困的代际传递。

这两个挑战,越来越可能变成现实。一方面,但凡是重复性标准化的工作,未来都容易被取代;另一方面,教育正在日益变得昂贵而小圈子化。

面对这些时代病,我们怎么才能破局?什么才是能帮助孩子赢在未来的理想教育?

在我写下《北京折叠》那一年,我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毕业,加入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我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与儿童公益相关。

因为常年的调研,加上我对科技未来的前瞻思考,我越来越笃定地确信:毫无疑问,未来(其实很快)将是一个人工智能的时代,生活在未来的孩子,想要有未来时代的竞争力,就需要有超越人工智能的能力:

人工智能虽然运算很快,但它们没有主观感受,缺少人类的情绪和情感,也无法理解人类的情绪和情感,永远做不到像人类一样真正的情感交流。

人工智能只能在特定的知识范围中应用,无法跨越知识的边界,无法像人类那样具备综合能力。

人工智能只认识世界的碎片,也缺乏真正的创新能力,只有人类可以对世界有全景的认知,并出于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想象力进行创作。

情感沟通、综合看世界的能力、发自内心的创造,才是人超越人工智能的独特优势,也是这个时代对孩子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

03.

作为妈妈,我想给女儿最好的教育,同时,也想给所有孩子带去最好的教育。

我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发起了儿童教育项目“童行学院”,就是要开拓适应未来的优质教育,再把这些内容普惠地推广给全国孩子。

怎样才能达到这些教育的目标?根据我的研究,发现以下三个秘诀:

第一,从学前教育开始:

2岁是孩子大脑突触发展的高峰期,此后几年大脑经历快速变化,是学习的*金时期。

2-7岁是皮亚杰区分的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认知发展对孩子形成符号和抽象认知,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这个阶段让大脑做好准备,进入小学的学习才会从容不迫。

第二,从通识教育开始:

人类比人工智能的巨大优势,就在于能综合各学科,建立世界的全景模型,对世界产生综合的认知。

带孩子站到更高的地方,俯瞰世界,对世界有多角度、跨学科的立体认知,能让孩子在未来具有远见卓识和大局观,更明智做出人生的决策。

第三,从家庭教育开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情感陪伴者。孩子在家庭中获得人生最早的知识。

假如父母就掌握了一整套帮助孩子获得融合式通识教育的方法,又能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教育将不再是家庭的痛,而成为快乐的起点。

据我观察发现,很多父母可能都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也很希望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启蒙,但是工作忙、压力大,又觉得家庭教育太难,没法自己开展,因此需要非常简便易懂的操作指南。

面对孩子必将会面临的人工智能与职业选择的挑战,究竟该从现在开始培养哪些能力,才能在未来不被机器人取代?

家长普遍最关心的数学、语言和读写基础,怎样才能在学前就打好基础,轻松应对幼小衔接,但又不违背孩子天性,不平添焦虑,不拔苗助长?

给孩子做科学启蒙,假如爸爸妈妈都不是理科生,或者自己对科学也一知半解,就只能把孩子送培训班,花钱买教育吗?

除了以上这些教育的刚需,我们还能怎样让孩子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幸福和充实,找到自发成长的内在动力呢?

(文丨郝景芳)

↑↑点击视频了解郝景芳

如果您有以上这些疑问,不妨来长沙当当梅溪书店参加10月21日晚19:00,世界科幻界诺贝尔奖“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华人科普界重磅大奖“吴大猷金奖”获得者王立铭的新书分享。

两位将用他们作为科幻作家对未来的前瞻思维,和作为经济学家及科学家对社会的分析和洞见,以及身为父母对孩子的敏锐和关爱潜心研究,帮助您和您的孩子打开适应未来,世界核心素养的教育大门。

10月21日

为父母赋能,懂孩子胜过教孩子

——面向未来的家庭教育公开课

暨《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新书发布会

?

时间:10月21日下午19:00

1
查看完整版本: 70的职业正在消失,20年后你的孩子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