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该怎么办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市中区把好学校办到家门口之泉海小学篇
TUhjnbcbe - 2022/3/5 13:08:00
南京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337491.html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当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有了水一般的特质,这所学校便有了水一般的润泽与灵动。

泉海小学,这所以“水”命名的学校,注定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泉”是源泉,喻指人类文明和民族精神的源头;“海”要远流,喻指国际视野和未来生活的前景。泉海小学以“泉”的灵动和“海”的博大定位人才目标,将办学理念定位为“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它所培养的是“中国式,国际范”的时代新人,传统文化与教育国际化在这里完美融合。

走进泉海小学,你既能处处触摸到这种“亦传统,亦现代”教育实践,也能时时感受到温润而包容的“尚水”文化。一套覆盖全局的“尚水”文化体系在这所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校园徐徐展开——精神文化以水为魄;管理文化以水为鉴;教师文化以水为道;德育目标以水为镜;校本课程依水而生;活动课程随水而动;校园文化伴水而在……

办学理念寓情于水、以水传情

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发展到现在的31个教学班、余名学生、70余位教师;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到实现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

泉海小学这所位于南部新城的新建学校仅用3年时间就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巨大转变。

而这场跨越式发展的强有力支撑便是南上山教育集团对这所学校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布局和高质量引领。为让文化建设成为推动集团办学的巨大能源,南上山集团积极构建适于集团发展的文化体系,确立了“共融共好、整合发展、各美其美”的教育集团办学理念,统筹规划与引导各校区“一校一品”建设。

作为南上山教育集团的第一所分校区,泉海小学站在这所龙头校的肩膀上,借力发展,实现了高起点办学。基于总校南上山街小学“培养承接民族传统的现代中国人”的办学理念,结合新建校区社区环境,根据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元、亟需融合和相互包容的特点,移植并升华泉海校区办学理念为“中国情怀,国际视野”。

“我们培养的是‘中国式,国际范’的时代新人,我们要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建设一所师生懂得尊重,开放包容,不断创新发展的国际化学校。”泉海小学执行校长于泉说。

学校特色办学的重要前提是塑造共同价值观。共同价值观一旦形成,学校创办特色的过程就有了文化元素和文化基础。

泉海小学这所以水命名的学校注定与水结缘,以“水”育人成为泉海人共同的价值观。

泉海小学以“泉”的灵动和“海”的博大定位人才目标,培养“灵动、自信、坚韧、求新”的泉海学子,即以水为镜,使泉海学子具有“欢畅淋漓的灵动,一往无前的自信,滴水穿石的坚韧,自动自发的求新”;水文化与学校文化融合,将校训确立为“溯本清源,包容开放”,这也体现了学校“尚水”文化的核心价值。

走进校园,你会发现“水”文化无处不在,与水有关的文字出现在每个角落,有关水的成语、名言、诗句、校园祝语、温馨提示、经典推荐,让孩子耳熟能详;教学楼每层都有一个主色调和教育主题,分楼层以学生掠影的形式展现着学校的教育成果……

“水”文化已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以水的特性启迪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学校课程依水而生、随水而动

课程无疑是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落位。

在泉海,课程同样是依水而生、随水而动的,其中“亲泉致海”校本课程则是学校办学特色的最直观呈现。

泉,喻指传统文化;海则象征国际文化。“亲泉致海”校本课程也就包含两个课程系列,即以“传统文化”传承为主的亲泉系列和以“国际文化”拓展为主的致海系列社团体系。泉之活力——传统体育社团;泉之美客——DIY巧手学堂;泉之弦音——古筝社团;泉之天籁——合唱社团;海之曼妙——芭蕾社团;海之安达——棒垒球社团;海之秋水——击剑社团;海之语林——英语社团……20多个校级社团和31个班级社团交相呼应,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

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也让选课、走班越来越普遍。泉海小学打破班级、年级壁垒,通过学生自由选择社团课程,让不同班级、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融合在一起,走班上课。

每周五下午,总是学校最热闹的时候。在一堂击剑课上,不仅有不同班级的学生,还有不同年级的学生。班级的组合,不按班级和年龄,而是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标准。

三年级(1)班学生郭锦龙3年尝试了3个社团,一年级时加入了合唱社团,二年级时加入了击剑社团,今年则加入了足球社团,经过不断体验,他最终在足球社团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点。而三年级学生赵珮东则是学校击剑社团的“铁杆粉”,3年一直坚持练击剑。“我5岁那年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天我也能像电视中的击剑运动员那样,在剑道上挥动长剑。”赵珮东说,学校的击剑社团让他与梦想更近了一步。

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3级课程体系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实现教育最大化,是当前每一位教育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泉海小学并没有对课程做简单的加减法,而是果断地拿起“整合”这把利剑。

10月31日,万圣节,泉海小学校园里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50分钟的美术课堂上,四年级(2)班学生在美术老师指导下,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出一套套别出心裁的万圣节服装。在接下来20分钟的音乐课堂上,学生则穿着美术课上DRY的万圣节服装,在欢快的音乐中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圣魔怪秀。

在泉海,像这样课程之间的无缝衔接已成为常态,学科之间的壁垒已被悄然打破,课程架构被重新搭建。除了课程内容被重新整合,课时也发生了新变化,出现长、短课,打破了原来每节35分钟的固定课时。

“我们的长短课,长的有50分钟,短的只有20分钟。”学校语文教师彭倩介绍,通过整合,学校打造了学养、习养、修养和滋养4类课程,而每一类根据课程特点设置不同课时。

教师发展以水为道、以水育人

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对于一所新建校来说,教师的力量尤为关键。

依据水的特性,泉海小学将教师精神确立为“上善若水,有容乃大”,将师德教风确立为“追求、包容、法度、奉献”,希望教师具有奔流到海的追求,海纳百川的包容,必寻脉络的适性,滋养万物的奉献。

学校师资主要来源于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总校,学校派入泉海分校的教师有区首席班主任、首席学科教师和学校骨干教师,此外还通过区骨干特设岗位和新教师招聘补充师资。

鉴于泉海校区青年教师居多的现状,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实现了“一年入门、两年站稳、三年成才”的新教师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构建新教师学研机构,组建教师学研团队,开展专题学习、主题探讨、论坛交流、榜样分享、读书感悟等学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每一位新教师一入校,学校都会为其配备一名骨干教师当他的“师傅”,通过一带一,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的作用,通过见习教师跟踪听课、师徒学艺课、20分钟微课、过关考核课等活动深入课堂,细致指导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整个团队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合作共赢的氛围。

如今,每周三下午放学后的基本功培训和每周五的“读书吧”活动已成为学校年轻教师的“必修课”。在基本功培训中,学校聘请“三笔一画”等专业教师做指导;在读书交流中,老师们畅谈读书心得,分享教育教学的感悟……

在这所充满活力的校园,每一位教师都迸发出向上的力量,目前学校已有3位青年教师被评为市中区新苗教师,十几位教师获得省市区等各类教学比赛一等奖。他们就像一位位魔术师,将每一节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将每一位学生的童年描绘得五彩斑斓。

在教育集团的高位引领下,在3年的教育实践中,学校不断地求索创新,于特色中发展,特色中成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市中区把好学校办到家门口之泉海小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