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有束光·眼里有片海
拾遗
物语
+
天上蟠桃宴,人间玉露香。
玉露香梨,乃“中国梨王”。
隰县人常用三句话形容玉露香梨:
“挂在树上的果汁。”
“咬一口,会从牙齿甜到心里。”
“没吃过玉露香梨,就不算吃过好水果。”
隰县是什么地方?
起先我也很疑惑。
经过一番查证,
我发现这地方很了不起:
隰(xi)字难认,
认下便忘不了。隰县地处吕梁山,
属山西临汾市管辖。
人口10万的小县城,
深处大山中,
又有多少人知道呢?20年前,
隰县还是穷乡僻壤。
荒山秃岭,
交通闭塞,
农民没有其他出路,
仅靠落后的农耕。那时的闫云海,
是隰县习礼村村支书,
“乡亲们挣不到钱,
娃又要上学,
生活过得很苦。”
闫云海决心为村民找出路。
说得容易,
做着难。
找出路,
哪有那么简单?
刚开始,
闫云海带领村民种过*豆,
种过小米……
但由于销路不畅,
都以失败告终。
怎么办,
难道一直穷下去吗?
“我的愿望是,
村里的娃们能有钱上大学,
走出山村。”
闫云海告诉我们。
皇天不负有心人。
年,
山西农科院以库尔勒香梨为母本,
以雪花梨为父本,
杂交培育出新品种——玉露香梨。
这下不得了,
从此改变了隰县的面貌。闫云海第一次看到玉露香梨,
一脸难以置信:
“梨子青楞楞的,
表皮还有红丝,
不知道好不好吃。”
当他拿起一个咬了一口,
甘甜的梨汁溢满嘴时,
他当即决定带领村民们
一起种植玉露香梨。
玉露香梨很挑地方,
它喜欢沙壤土,
最好是坡地,
还要光照充足,
气候温和。
而这些,
全中国唯独隰县最适合。
当得知隰县最适合种玉露香梨时,
闫云海很是兴奋。
仿佛找到了救命稻草,
他立马带领村民们,
搭着毛巾,扛着铁锹,
开荒山,掘山路,
育树苗,栽梨树。
可这一切并没有那么简单,
果树该怎么栽,
果树距离怎么把握,
什么时候施肥浇水,
怎么防虫害,
这让闫云海他们吃尽了苦头。
“既然要做,
我们也不怕,
拼了命也要把梨种好。”
正是靠着这一股子狠劲,
闫云海他们最终坚持了下来。
15年过去,
曾经的荒山秃岭,
早已千树万树梨花开。
闫云海,
也已是71岁的老伯。
而他们种植的玉露香梨,
被评为了“中国第一梨”!
这一切,
都源于闫云海他们
几十年如一日的耕耘。
玉露香梨爱好阳光,
在栽树时,
就要把握好树距。
经过十几年的摸索,
闫云海已十分专业:
“栽种时株距3米左右,
行距为4~5米。
这样结的梨才甜。”
不仅如此,
闫云海还要按时给梨树整形修剪。
修掉长枝和密枝,
可延长梨树寿命,
结出的梨更好。
为了避免其他物质吸收梨的养分,
防止树皮中有虫子,
闫云海每年都要给梨树刮皮。
“我们是靠梨吃饭的,
梨树就是我们的娃。
必须要好好爱护。”
幼果长到1厘米大小时,
闫云海便开始疏果。
每20厘米留一个单果,
疏去病虫危害果、歪斜果,
只保留果形端正的脱萼果。
“产量下降没关系,
质量必须要保证。”
玉露香梨从小就备受呵护,
疏果结束后,
闫云海就要忙着给幼果套上果袋,
这样既可保持果皮清洁,
又可防止农药污染,
还能减轻鸟虫侵害。
除此之外,
闫云海还要定期给玉露香梨施肥。
先用锄头挖好沟,
再一担一担从家里挑来有机肥。
每一颗梨树,
都是闫云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
北纬36度的*土高原上,
阳光充足,
土壤疏松无污染,
玉露香梨得以蓬勃生长。
正因为闫云海的呵护,
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才酝酿出了玉露香梨极致的香甜。
每个玉露香梨,
甜度都在13%以上,
浅咬一口,
梨汁迸溅,
甘甜丝丝如蜜,
怪不得当地人都说:
“从牙齿甜到了心里!”
这么好吃的玉露香梨,
现已远销美国,
还是08年奥运会指定水果。
玉露香梨之美味,
继承了“母亲”库尔勒香梨,
果皮泛红,
肉嫩清甜,
汁多无渣的特点。
又传承了“父亲”雪花梨,
果实饱满,
果肉洁白,
脆爽香甜的品质。
是库尔勒香梨的2倍大,
整颗梨90%以上都可食用。在享受玉露香梨的美味时,
你还能吸收它丰富的营养。
富含维生素C,
能润肺、排*、清心。
香梨的膳食纤维,
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加快消化。
当你在为吃什么发愁时,
不如用玉露香梨创造新美味。
比如,
用小刀将香梨内部掏空,
填入泡软的糯米,
放入蒸锅中,
40分钟后,
你便能尝到绝世美味!
玉露香梨很娇嫩,
果农采摘时,
要先修剪指甲,
带上手套。
手托梨果,
向上轻抬采下。
为了避免磕碰,
每个梨都有独立空间,
加上轻软泡沫,
把最完美的玉露香梨送给你。
过年过节,
这就是一份上好礼品。
“初尝蜜经齿,久嚼泉垂口。”
在这个寒冷干燥的冬季,
让我们现摘现发的,
山西玉露香梨,
为你去掉满身干燥,
甜润浸入你的心田。
▼
玉露香梨,不吃会后悔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