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这样的苦恼:爱上火。表现为经常脸上长痤疮,或者牙痛、唇干、便秘。
如果吃一些清火药症状就会稍微缓解,但是过几天后又上火了。这可怎么办才好呢?
当遇到这样的问询时,我通常会反问他们:“你说的上火后便秘,是大便一直干结,还是大便头一截干,后面是稀软的,不成形?”
如果是后者,那就不是单纯的上火,还和脾虚有关系。
据我临床发现,脾虚的人比脾胃功能好的人更容易上火。
《*帝内经·至真要大论篇》说道:“湿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
就是说,湿气旺盛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变成热,因此要用苦寒清热来治疗。
脾是主湿的,但是如果吃下去的食物不能很好地运化,特别是吃过多味甘的食物(中医叫膏粱厚味),比如大鱼大肉、奶油蛋糕、巧克力、海鲜,就会造成体内湿气过重,而湿积累到一定程度,不能代谢出去,就会在体内蕴成热。
所以脾虚的人更容易上火、常吃膏粱厚味的人也更容易上火。
有个亲戚家的小男孩,从小就喂得特别精细,吃最好的配方奶粉,吃鸽子蛋,吃卿鱼肉剁成的鱼泥,吃大虾。
可是问题就出来了,由于从一开始添加辅食时就没有添加任何蔬菜类食材,他到了五岁时就拒绝吃蔬菜,只爱吃肉。
这个小儿便秘、口臭非常明显。
殊不知小儿的脏腑是非常轻灵的,应该口里一点气味也没有,如果小儿口臭,一般和吃太好、吃太精细、不吃蔬菜有关系。
小儿的脾胃功能发育不完善,脾气本身就比较弱,吃太多膏粱厚味就会生脾湿,脾湿又会化火。
家长们往往以为大虾、鱼泥是高蛋白的食物,应该多吃,可是这些“高蛋白”并不能够被小儿柔弱的脾胃所消化,反而变成了小儿体内的垃圾,并产生异常的热量,吸收了肠道中的水分,引起小儿便秘当排泄的通道不畅通时,肠道的食积就连同粪便一起发酵而产生异常的气味,导致口臭。
所以,在给小儿添加辅食时应该注意添加蔬菜类食材,使小儿味觉发育时就能够接受蔬菜的味道。不能一味地喂高蛋白和精致饮食这样反而是害了小儿。
后来,为了治疗这个小儿的便秘和口臭,我给他开了泻心汤这药方。
药方出自《伤寒论》,由*连、*芩、大*三味药组成,用沸水冲泡服用。小男孩喝了1剂药后,排出了几截很硬很臭的大便,随之口臭的情况也消失了。
我嘱咐家长,泻心汤虽然可以泻火,但性味苦寒,不能经常喝否则容易造成脾胃功能受损。
改善小儿便秘和口臭的关键,除了要调理脾胃功能,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外,还要从饮食结构、运动等方面调理。
金元时期有个大医学家叫李东垣,他的著作《脾胃论》里说得很清楚:脾胃一虚,人体里的阴火就要作乱。
这种阴火不是推动生理活动的正常能量,而是一种致病性能量。
所以说:脾虚的人容易上火总爱上火的人,也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脾虚造成的,如果是的话,则不能一味吃清火药,重点是要调理脾胃。
温馨提示:
●脾胃虚的人,可能比脾胃功能正常的人更容易上火,而且夏季更容易中暑。
●脾虚的判断方法:舌两边有齿痕,提示脾虚;大便不成形,或者粘便池,不容易冲掉,提示脾虚;餐后倦怠思睡,提示脾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