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儿童、1个幼儿、1个12岁大儿,这是非洲一个家庭的孩子数量。
孩子父亲在两年前因病去世,一年前母亲带着1岁的幼儿偷偷跑路,只留下了12岁的儿子承担起照顾4个儿童的艰巨任务。
非洲本就穷苦,四个小孩子没有生活来源,即使是冬天也只能穿着夏天的衣服,光着脚出门。
12岁的大男孩每日下地干活养活三个弟妹,为了照顾两个小妹妹,他带着年仅10岁的小弟出去找工作。
他们不过是孩子,也想无忧无虑的玩耍,也想在父母的羽翼下长大成人,奈何命运如此不公,只能在晚上的时候偷偷抹眼泪。
长期没有父母在身边照顾和教育,这几个孩子会怎样?
留守儿童长期不受父母关爱,心理缺失亲情,可能会导致性格内向,为人怯懦,容易被他人欺负。或者是性格偏执,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将来形成威胁社会的负向人格。
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根据研究表明,孩子4周的时候便已经开始了模仿行为。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好似镜子,他会不自觉的模仿大人的种种行为,妈妈冲着孩子微笑,他也学会了笑,随着时间的增长,孩子的创造力也会有所提高,比如手拿着玩具挥舞。
模仿行为分为2个阶段,最初是身体模仿,后是抽象模仿,比如模仿大人的语言、思维、性格以及气质等。
父母有礼貌、有素质,孩子也会成长为谦逊有礼之人;父母行为不端,孩子也会近墨者黑,不自觉的模仿家长的不良行为。
而长期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的孩子则模仿周边人的各种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抽烟喝酒、打架斗殴...
小孩子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倘若身边无人教导,很容易成长为性格扭曲、三观不正的社会*瘤。
正确教导孩子,陪伴必不可少孩子人生成长中,家长是第一人老师,教会他们第一阶段的为人处事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为人父母不单单要保证孩子衣食无忧、吃饱和暖,还要照顾他们的内心世界,应避免心理情感缺失造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有的父母表面上看似在陪伴孩子,实则让孩子在一边玩游戏,自己则躺在沙发上玩手机。这样的陪伴模式非但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丝的助力,反而让他们内心更孤独。
京保教育认为,陪伴孩子务必要真心实意,可以利用空余的时间陪孩子写写字、画画,或者是出门溜圈、打球等等,至少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温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