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立夏了。我们的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夏天,隐隐地能够感受到暑热。
但气候的过渡似乎还需要一点时间。最近大部分地区气温骤降,阴雨连绵,剩下的一只脚始终没能完全跨过春天。
春夏之交,天气最不稳定,我们的身体也处于一个变换的阶段,很多病症向我们侵袭,尤其是湿热之邪,大多数人都很难抵抗住它。
01
湿热如何产生?
湿热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它的产生,主要与环境有关。
春夏之交,水湿泛滥,暑热将至,人身处的环境湿热极盛,常常觉得整个人都是汗津津、粘腻腻的。
产生这种感受的同时,外界的湿热之气也正通过肌肤表层,入侵到五脏六腑,蕴结病症。
尤其是住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感受更为明显。每年的3到5月,“梅雨”连绵,天气渐热,暑热渐盛,与湿气胶结,致湿热为患。所以广东人最怕的,就是“热气”。
除了外感湿热之邪入侵人体以外,还有一些我们自身的原因,也会在这个时候,引起或加重身体的湿热。
脾胃不健
春季脾胃不化内有蕴湿的情况下,湿邪内生,郁而化热。
脾主运化,为水湿运转之枢纽,由于各种原因伤及脾胃,水湿内停。湿阻日久化热,而成湿热之证。
脾胃被湿气阻挠,没有办法正常的运化每天吃的食物和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直坚持减肥,却始终没有效果的原因。
《张聿青医案》明确指出“形体丰者多痰湿”,特别是小肚子那个地方,肉肉会堆很多。
所以各位想要减肥,先别着急。给自己祛祛痰湿,可能比你跑10公里,来得更有效!
饮食不节
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无规律的饮食均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化热。
情志因素
“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此前可仁给大家讲过,春季过度思虑,情志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失疏泄无以调畅气机,脾升胃降失调,脾失健运生湿,湿郁化热,湿热乃成。
02
湿热有哪些表现?
我们的脾胃在五脏六腑中是最不喜欢湿热的,加之入春以来,脾胃本身比较脆弱。所以不管什么体质的人,在这个时候,最容易出现脾胃湿热的症状。
此外,有些人还出现肝胆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等。根据人体质的不同,湿热所困部位的不同,湿热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总体上来说,有湿热的人常常觉得“重、热、腻”。
可仁整理了一些具体常见的湿热表现,可以来自测一下你有没有同样的困扰。
头身困重,精神不振,整个人都提不起劲,情绪不佳想发脾气;
容易发热出汗,尤其是在午后,即使出汗了,热感也不减轻,浑身黏糊糊的;
腹胀恶心,腰部酸痛;
舌苔*腻,还伴有口臭;
脸上出油多,不清爽;
常洗头还是觉得头发容易脏;
大便稀而黏,小便偏*,排尿时会有灼热感;
部分人有脚气,足底汗水比较多,老是觉得很痒。
这里,可仁要着重强调,如果女朋友们体内有湿热,一定要格外注意。
因为除了以上症状,女性湿热还会:
出现白带偏*,量大有异味;
影响月经,使经期提前、经血粘稠、颜色鲜红,甚至出现血块;
面色不佳,脸上冒痘,背上长痘等等。
春夏应该是姑娘们最舒展、最轻盈的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来长痘痘,出现白带增多发*有异味的尴尬情况,心情难免会很郁闷。
前几天,有网友给可仁分享:
一树落风:不知道是不是成都气候原因,个人又爱好辛辣食物;造成体虚、湿气重,每到这个季节就总冒好多痘痘,主要分布在锁骨下面和后背,都不好穿衣服了。最近额头上也有几颗,有的好了疤痕也难消,都不敢用护肤品怕阻碍呼吸,看了中医也总是反反复复的。
有时候感觉是做实验搞得心情也不好,压抑,所以身体反应就冒痘?应该怎么办?
所以,湿热的朋友,尤其是女朋友们,千万不要对它掉以轻心,找到正确的调理方式,虽然急不来,但也要一步步变好。
03
去湿热
可用玫瑰茯苓膏
之前,可仁给大家推荐过用食力铺的玫瑰茯苓膏来去痰湿,很多梁友反馈它祛湿健脾的效果很好,其实,用来调理湿热,它也非常合适。
处理湿热最好的办法,是先祛湿,打好清热的基础,然后配着化解热气同步进行,同时要帮助脾胃恢复正常运行,才能更好地将湿热排出。
而玫瑰茯苓膏的食材中,每样食材,也正好为湿热所配制。
玫瑰性温,能够打开人体气机的通道,帮助女生养出红润的气色。花朵拥有最天然的香气,每次可仁闻到花香,都会感觉胸口变得很开阔。
荷叶、薏米承担了“利湿消肿”的主要作用,而偏凉的药性,又可以化解体内的热气。
而白扁豆与山药的搭配,主要起到的是保护脾胃的效果,在化解湿气的时候,不会伤害到脾胃。
山楂与陈皮则是健脾的好物,能够消积食,帮助脾胃运化。
茯苓同时做到健脾和祛湿。茯苓带有微微的甘甜味,甘能补脾,淡能利湿。也因为有它来安抚荷叶薏米的凉性,帮我们一步步祛除湿热,平和地迎接盛夏的到来。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