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专家李教授称:你们以前刷牙方法都不正确!看看下面怎么做的
大家都知道牙齿很重要,但就是懒,除了做不到每天刷2次牙,有些人对于刷牙的幅度、力度、时间……其实都不清楚。所以结果就是牙菌斑、牙结石“无穷无尽”,导致蛀牙、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轻则刷牙出血,重则引发头痛、败血症等。
究竟该怎样刷牙?
1.刷牙的力度
刷牙具体应该多大力度呢?看起来有点难以把握,因为不同的人在刷牙时所用的力度都是不同的。太轻不能去掉牙齿上面的牙垢,而刷牙用力过大,也会破坏牙齿上的保护膜,损伤牙齿。科学的刷牙用力程度大约在克。高级一点的电动牙刷会有力量过大的报警提示。
2.刷牙的幅度
刷牙的幅度,大概很多人都没认真想过。正确的方式是一种小幅度的水平运动,在一到两颗牙的宽度为宜,从前到后、从后到前,一路刷过去。因为刷牙幅度太大的话,力度就不好控制,越是“不拘小节”的人,越是容易刷坏牙齿。
3.刷牙的时间
刷牙的幅度力度都对了,时间不够也不行,刷牙至少要2分钟。你想想啊,每颗牙齿有3个面要刷,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真的要刷干净,Chris觉得2分钟都未必够。实在做不到的话,或许可以考虑拿手表、手机设个倒计时,再不然,就买一支电动牙刷吧。
为什么用电动牙刷的人越来越多,除了省力、有趣,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规范”,使用电动牙刷,力度、时间基本就不用担心了。例如附带计时器,帮助刷够2分钟时间。需要提醒的是,电动牙刷每三个月要更换一次新的刷头,并不是一支电动牙刷就搞定一切了。如果你觉得电动牙刷太贵,仍然坚持手动刷牙,也是可以的,选择牙刷的根本其实就是软毛OR硬毛,设计感那些都是其次。
4.牙刷软毛好还是硬毛好?
推荐选软毛,因为硬毛牙刷虽然感觉上刷起来比较干净,但是越硬的毛,越容易伤害牙齿和牙龈。但也不必刻意挑选“超软”“极软”的牙刷。因为太软的牙刷毛确实清洁效果不好,这样就比较难达到去除牙缝里食物残渣及菌斑的目的了。
误区一:得了口腔溃疡,刷牙时一碰就疼,有时还出血,不刷为妙
口腔溃疡时更要注意口腔卫生,否则反倒影响溃疡愈合。可以选择稍微软一些的牙刷,尽量不要让刷毛接触溃疡部位。
误区二:牙齿松动、儿童换牙时期,不要频繁刷牙
换牙是正常现象,不需要额外注意,刷牙方法与成人一样。但是如果出现牙齿松动,医院检查牙龈是否有问题。此外,一定要注意按时刷牙,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平时还可以适当按摩牙龈,维护牙齿健康。
误区三:起床后刷完牙再吃饭
研究表明,饭前刷牙比饭后刷牙更有利于保护牙齿。龋齿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牙垢与食物中的糖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酸性物质腐蚀牙齿。饭后酸性物质已经形成,且形成速度非常快。
因此,只有在饭前将牙垢去除才能大大减少酸性物质的形成,并且饭后最好仔细漱口。早晨起床后更要在饭前刷牙,可以消灭一整夜口腔内滋生的细菌,去除口腔异味。
误区四:刷牙时流血,不敢继续刷
牙龈发炎、毛细血管壁变脆后,就不能抵抗正常的刺激,进而导致容易出血,这一般都是牙周病的前兆。
此时要继续坚持刷牙,并且保持正确的刷牙方法,才能改善牙龈状况,经过一段时间,炎症消退就不会流血了。
误区五:新换牙刷时牙龈出血也不理
出血与牙刷也有一定关系,如果牙龈的炎症处于炎性水肿期,建议使用软毛牙刷。一把好的牙刷应该具备如下特点:小头、平头、毛稍软。
误区六:喜欢软的刷毛
如果刷毛过软,的确会存在刷不干净的情况,但是若刷毛太硬,又容易造成牙龈损伤。
刷毛的软硬应该因人而异,如牙周病患者必须选择软毛牙刷,有利于清洁牙周;无牙周病的人可选择刷毛软硬度中等的牙刷;不建议使用刷毛过硬的牙刷。
误区七:拔牙、补牙后马上刷牙
除了拔牙后24小时内不可以刷牙。过了24小时,其余情况都可以正常刷牙。
误区八:买牙膏,最喜欢号称清新口气的广告牙膏
事实上,牙膏清新的味道只会在口腔中短暂停留,掩盖口臭。口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牙石、龋齿、消化道疾病等,不能指望刷牙解决,应该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加强对牙齿的保健,除了加强对牙齿的保护外,同时要去除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酒,不吃过烫和辛辣的食物。口腔保健的钥匙就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一分呵护一分健康,愿健康的牙齿伴你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