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一直在苦恼:孩子下半年该上小学了,在幼儿园时主要以玩为主,基本上没学到什么知识,现在还是每天的吃喝玩乐,啥也不学。原本想着送孩子上两个月幼小衔接班,为以后上小学打点基础。但是因为疫情原因,大多数的幼小衔接班也不能正常的开课。
其实家长这样的忧虑大可不必。
1、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你家孩子在玩,别人家的孩子也一样,所以基础就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学一样,没什么差别。
2、如果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在家一样可以教学啊。
这时候很多家长可能就说了,我又不是老师,教学大纲没有,教学方法又不会,怎么在家教孩子?再说了,每天辅导个作业都能把我逼疯,再教孩子认字、算数,那我还不得住院?
各位家长请息怒,此教非彼教。
1、儿童天生拥有好奇心和学习力。
好奇心和学习力,是儿童为了以后的生存能力做准备的,是人的天性。婴儿从一出生那天,就开始学习了,学习认识和母体不同的空间、声音、光线、物体的形状等,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觉。因此,儿童如果不受到外界阻止和打扰,是能够主动去学习的。
2、儿童在4岁以后,对于认字、数学和书写,都有一段时间的敏感期。
很多孩子在家长讲绘本故事时,会指着书上的字,问妈妈是不是这样读。这个状态,是孩子开始对认字感兴趣了。
包括孩子数数和书写。孩子们经常在玩游戏的时候自己练习数数。书写通常是在画画的状态下进行。我女儿在四岁半的时候,每次画了几幅画之后不想再画了,就会说“看我画个字。”
因此,家庭教育,不是让孩子像坐在教室里一样,坐的端端正正的听你教学,而是在生活中进行。
那么,家长在生活中怎么教孩子基础知识呢?
1、在孩子敏感期到来时及时的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我女儿在四岁半时,开始对认字极度的感兴趣。每晚的故事时间,通常也是她的认字时间。每次女儿问,我就告诉她,并且再和她大概说一下这个字的几个其他的词组。
看到我看我自己的书,也要掺和一脚。有一次女儿看到我看《人类简史》这本书,指着书名一个字一个字,拉长音的读:“人——类……”
“人类简史。”
“人类为什么要捡屎呢?”
大写的汗。
“这个简史不是你说的捡屎,简是简单的简,史是历史的史,意思是人类历史的简单介绍。”
尽管女儿可能对于历史这个概念还是不甚明了,但是没关系,在以后的生活和阅读的过程中,会逐渐的清晰起来。
这样的时间段大概持续了小半年,笔画字数少点的几乎都认识了。后来再给她指读认字时,开始显得不耐烦,不想学了。
2、在平时生活中,结合生活多方法教学。
很多家长会给孩子准备识字卡片让孩子学习认字,这种方法如果是名词还好,但如果是形容词或者动词时,孩子通过卡片很难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何况,很多的词语放在不同的语境里,又有了不同的意思。
儿童教育家尹建莉在家里教她的女儿圆圆认字时,拿起第一本绘本讲故事时,是“读”故事,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者“儿语”,完全按照书上的文字,一字一字的读给圆圆听。孩子在听得过程中,很自然的学会了一部分汉字。
父母更用心一些的,可以在家具、家电、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上写上它们的名称,这样,每次孩子看到,就相当于记忆了一遍,自然而然就学会了这些单词。这就好像我女儿能够认识他们班里所有同学的名字一样,因为每次换鞋时,都能看到每个小格鞋柜边上贴着的同学的名字。
大街上的广告牌、路牌、商店名称,都可以随时指给孩子看和读。
有很多家庭,会买图书市场上那种拼音挂图,让孩子学拼音。虽然这种挂图的本意,是想通过联想记忆来帮助孩子记住拼音,但是作用却适得其反。儿童不同于成人,成人通过这种联想记忆很有用,那是因为成人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联想的对象是其熟悉的。而不管是拼音本身,还是联想对象,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不熟悉的,陌生的,孩子的记忆力本来很好,符号就是符号,看几遍可能就记住了,但是大人如此一联想教学,相当于给儿童多加了一倍的记忆量,很容易让孩子记忆混乱。
有一次女儿兴致勃勃的在白板上写数字,写到“9”时,写反了,9的那一竖放左边了。爸爸开始好为人师起来:你看看,9就像一个气球一样。然后画了个气球,又写了个9。
女儿疑惑起来:我的9也像一个气球啊?怎么你的9就是对的,我的就是不对的?
我立马阻止了孩子爸爸再想教学的冲动,把气球擦掉,告诉女儿,正确的9是这样的,你这样写就好了。
本来只需告诉孩子正确的写法就好,成年人非要绕个大弯。即使女儿记住了,每次写9时,脑海里想到的第一个是气球,然后才是9,何必呢!
关于数数和算数,结合实物进行游戏教学。
儿童对于数的概念,一定是从具象到抽象的。如果孩子对数字没有具象的认识,直接进入抽象,就仿佛是空中楼阁,盖得越高,越岌岌可危。
比如有的家长拉着孩子上楼梯时,一边上一边数数,这样的数字对于儿童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是抽象的。具象是你得让孩子实实在在能看到、能拿手去数的东西,比如数棒、珠子等。
孩子拿在手里,一个一个去数,或者数了之后放成一堆,这在孩子眼里,都是具体的实物。有这些实物为基础,数的抽象概念才能慢慢的在孩子脑子里形成。
数数一样可以结合生活。比如要吃饭了,让孩子摆放碗筷时,问孩子:我们一共四个人,每个人一个碗,一双筷子,应该拿几个碗,几根筷子呢?
孩子通过具体的碗和筷子,在脑子里再进行抽象的思维,就会算出正确的答案。
在家庭生活中教学时,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让孩子自己慢慢想,这次想的不对,没关系,过一段时间再说。
我女儿去年在数数时,每次数到29、39这样带9的数时,不知道接下来是多少。我找来一张白纸,从1写到,1-10一行,以此类推,然后拿给女儿,让她自己找规律,但是女儿仍旧没有明白。我没有直接告诉女儿规律是什么,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突然对我说:“妈妈,我知道29以后是多少了。你看,前面的数字是2,那29后面就是30.”
看,孩子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推理出来了。
2、家长切莫强制孩子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
孩子学习,最主要的是看他的兴趣。兴趣有了,学习就成了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我给女儿下载了一个英语学习APP,刚开始女儿很愿意学,觉得特别好玩,每天学习十几分钟,自己再玩一会听读或者话剧,不知不觉,英文字母和简单的单词对话就掌握了。但是在第二阶段时,有了一点难度,我也不由自主的给了孩子一些压力,比如孩子发音不准就要求她重读,小测验答的不对,脸色开始变得严肃,有时候还会批评她,认为她答错就是没有认真的听课。
搞得女儿每次到小测验时就紧张,生怕自己答错了。第二阶段结束后,说什么也不想学习了。看,给孩子太大压力,不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好的结果,还给搞得如此糟糕。
儿童有其自然发展的法则,家长不必为了让孩子早早的认识更多的汉字和算数,而牺牲孩子游戏和玩耍的时间。儿童0-6岁成长的主旋律,是通过创造自我,建立强大的人格力量和内心力量,这个基础打好了,当孩子自然发展到学习的阶段时,会轻松愉悦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