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现在正处于学前教育阶段,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点有关学前教育的感悟,希望能对那些同处于摸索状态中的家长有点启发或帮助。
学前教育首先,家长有必要对自己进行重塑。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要想把孩子培养好,前提是如何把自己提高了,能当得起孩子的榜样。我已步入中年,突然发现在某些方面表现和孩子也没什么不同,甚至还不如孩子,方方面面已经定型,改起来非常困难,又赶上自己所学的知识大半已经遗忘,辅导孩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可自己又没有财力门门课报班进行学前教育,想来想去,还是努力改造自己吧,正好可以不忘初心重活一次。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很天真,想法很简单,好奇心十足,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父母一起吃美食、做游戏,喜欢听父母讲故事,爱听父母夸奖。其实,这何尝不是我们童年时的感觉,只不过在岁月中慢慢走偏,甚至迷失自我。所以说,家长们在养家糊口的闲暇时,少看会儿手机,多陪陪孩子,多改造改造自己,多读读书,说不定哪天就能咸鱼翻身!另外,家长应给孩子打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这样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情商,实际上情商远比智商重要。
其次,家长要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了解孩子,并经常换位思考,少责备孩子。家长只有多陪伴孩子,才能知道孩子的喜恶,才能了解孩子的长处与恐惧的事物;而且只有和孩子玩儿,孩子才乐意和你交流或深入交流。就拿我们老大来说,在孩子4岁半的时候,给孩子布置了很多看起来“很简单”的学习任务,并经常因为未能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便责骂孩子,偶尔还动手;导致在孩子5岁的时候经常刻意躲着我,不愿和我说话,做事拖沓。我从网上搜索了不少育儿知识,并认真总结了下,准备好好实践一番。于是,我专门陪她疯玩了一天,晚上向她正式道歉并试着深入交谈,结果很顺利,明白了她为何躲着我,了解了她的真实愿望与恐惧的事,也了解到她比较在乎的事儿,更出乎意料的是孩子居然说“爸爸,其实我有很多方面做的不好!”。从此之后,我经常换位思考,降低对孩子的预期,反而经常能获得惊喜。在陪伴过程中,验证了孩子的记忆是图片式的记忆,孩子的联想能力非常强;比如说,读一首古诗,孩子读两三遍很快就能朗诵下来,但打乱顺序让孩子阅读表现就非常差。对此,我训练她倒序数数,抽查生字,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还不理想。目前,我仅在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和拖沓时偶尔责罚孩子,平素改为鼓励、奖励孩子,孩子的积极性空前地高涨。
最后,谈谈在学习教育方面的经验吧。我认为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缺一不可,只有打好语文基础才能快速地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而数学又是理、工科的基础。因此,我特别重视语文和数学方面的教育,特别是语文。我有带着闺女逛街的习惯,顺带教孩子广告牌、路牌上的字,一来是希望她熟悉周边的环境,二来是觉得这样比学书本上字压力小。就这样,半年的时间她认识了七百多字,而且方向感特别好,同时养成了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这让我很欣慰。到目前,她会背80多首古诗,从书本上认识了大约多字,现在具备简单的阅读能力,可以阅读简单的数学题目。她喜欢画画,画的很认真,尽管画的一般,不过有时画的天马行空,但她总能解释得头头是道,我也不时违心地夸奖一番;不过,我发现她很善于配色。每次在她画完后,我顺道给介绍一些几何图形,并讲一下几何图形的特点;截止到目前,她能认得长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三角形、圆形、椭圆、立方体、球体、椭球体,并能讲出一些形体的特点。在我们的培养下,数学具备以内的加减法。我觉得,在孩子不觉得有压力的情况下,尽可能让他早日积累识字量,可帮助他理解其他知识;在他感兴趣的方面可多引导。比如说,我们老大喜欢听小说,她现在能把西游记的大部分故事可以讲给我听。
最后,就是家长要做孩子的好朋友,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诉求,要鼓励孩子演讲、分享自己的作品,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