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这个“拼妈时代”:这是一个由数位对教育充满想法的辣爸辣妈共同组成的号,本文作者南瓜藤,初中社会思品老师,持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C证,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颇有心得。
前几天发现我去年写的一篇关于不上补习班的文章又被人顶出来了,有个妈妈在问:如果不让孩子上补习班培训班,那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给孩子一些启蒙教育呢?
然后声明,她家孩子才幼儿园小班。
我回答了她一句:玩啊!才小班,当然是玩了,不过不是放任不管地让孩子疯玩,而是家长有心用心地陪着孩子玩。
后来好好想了想,觉得有必要认真写文章来说说这个怎么玩的问题。
记得那时候有个邻居对我说的话一直让我很自豪,她说她接触过不少花着大价钱上着各种亲子班,学前培训机构的孩子,感觉都没有我家小瓜这样聪明伶俐惹人喜爱的,经过对比分析以后,她说她终于发现了奥秘所在,那些孩子的家长,每次都是把孩子往机构里面一送,就自顾聊天(十年前刷手机现象还没现在普遍)或者逛街去了,仿佛花了钱就可以让别人替他们搞定一切,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不负责任。
而你这个妈妈,才是真正用心陪伴自己孩子的,你时时处处都是个有心人,总是能够抓住各种机会润物细无声地教育着自己的孩子,所以,她才会这么优秀。(呃,优秀这个词我可不敢当,毕竟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向来是只以成败论英雄的,而小瓜还小,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成就呢。)
但是她说的有心人,却是真的。我也在另一篇文章里说过,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说的静待花开,从来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顺着节气浇灌除草,然后耐心等待花开不去拔苗助长。
3岁吃饼干吃出的花样比如小瓜上小学前从未提前学过语文数学这类文化知识。但是她真的全无基础吗?
才不是呢,她比同龄孩子认识更多的字,尽管要说写,就只会写“小大天”;她比同龄孩子的知识面明显更广;她比同龄孩子的表达能力强了不知道多少。
说说这些是怎么做到的吧。
先说识字。
无论带着她去哪里玩,我都会一路兴高采烈地告诉她路过的商店名,路牌名,车牌号。这里最关键的就是自己要表现出开心,仿佛是你自己有兴趣才喋喋不休,而绝不强求孩子跟着你学。
慢慢的,她也有兴趣了,遇到见过的字,就会抢在我前面说:“妈妈你别说你别说,这个我知道!”
这时我就狠狠地夸她,“宝宝太厉害了,这你都知道啊?”
原则:绝不考她!所有她说出来的,都是她知道了愿意说的,我从来都不问。
就是错了,也绝不打击她。有一次坐公交,看着“金龙客车”四个字,小瓜兴高采烈叫起来“金龙鱼车”,惹得等车的人都大笑,这场景要是处理不好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被嘲笑了而害羞,我当时是一边笑着一边抱住她亲着小脸蛋说:“宝宝太可爱了,不是‘金龙鱼车’是‘金龙客车’,四个字里面认得三个,厉害厉害!”
一些妈妈也是懂得这个利用身边事物教小孩的道理的,可是,她们会随时随地地考孩子,孩子考得出来倒也罢了,一旦说错,就会被妈妈一遍遍纠正,且不说那些脾气不好的还要批评孩子,即便不批评,温柔地纠正,次数多了也很打击孩子,更何况这种随时随地考真的会引起反感。
我就见过一个妈妈带着孩子看动画片,全程在考孩子英语单词,孩子根本没法好好看片,烦都烦死了。
再说知识面。
与孩子的交流很重要,尤其是当孩子处于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不嫌她烦,认真给她讲解,不要觉得孩子小就可以随口糊弄。
好在我们家这方面比较有优势,我是学文科的,瓜爸是学理科的,她的各种问题总有一个人能说出点子丑寅卯来。
每天晚上吃过晚饭以后,就是我们一家三口散步的时间,一路聊天,什么都说,既是身心的大放松,也是增长知识的好时机,这个好习惯一直持续到上初中前。上了初中作业太多,就没有了这样美好的光阴。
表达能力。
小瓜在幼儿园其实一直是个表现一般的孩子。不过最有意思的是,每当老师没安排什么活动,又还没到吃饭时间的时候,就会让她来给小朋友们讲故事。
她现在回忆起那段时光,还会笑个不停,说这些故事全都是自己瞎编的,小朋友们还听得津津有味,她一个人可以没完没了地讲下去,直到老师说:“好了,我们可以吃饭了!明天再讲吧!”
很多家长可能都会给孩子讲故事,也有不少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会要求孩子复述自己讲过的故事。
其实我一直觉得复述是件很无趣的事情,我就从不要求小瓜复述。而且在讲故事方面,我觉得自己是有点懒的,更多时候是拿着绘本让她自己讲,随便讲,讲啥都行。
现在我还能找到小瓜两岁时候一个人在房间里讲《三只小猪》故事的视频,口齿都还不清楚呢,却声情并茂地加入了一大堆自己瞎编的情节,超级可爱!
还有背唐诗,可能也是很多人家教育孩子的通识了,不过我也不要求小瓜背得有多好,然后这个小坏蛋就会五个音节,七个音节抑扬顿挫地给你发一通像极一首诗却没一句真实诗句的乱码忽悠你,试问,你会生气吗?
可是,为什么要生气呢?我觉得这样的孩子太天才了,她竟然知道诗的韵律,这不比背出一首具体的诗强吗?当然得好好表扬了!
一个聪明孩子的养成,需要父母家长时时处处的用心,而我理解的这种用心不是过早的介入到孩子具体的功利性的学习中去,而是培养更长远更持久的学习能力,甚至于,是为了能尽可能多尽可能久地保护一下孩子的天性。
恰如小瓜说:“我一直觉得小时候的自己真的是个小天才,而慢慢长大中已经被扼杀了太多的天性,变得没那么天才了!”是的,要在这个功利至上的整体教育环境中尽可能多的保住一点天性也很不容易啊,但是,我相信它必将在更长远的未来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