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经淘漉音乐授权转载(ID:taolumusic)
年,一个特别的年轻人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一副少年模样,嗓音却低沉醇厚,富有磁性,仿佛已经阅遍山河,声音里藏着故事。
他一开口,便能动人,他的每一首歌,都美得像一首诗,意境悠远,深情醉人。
像是在叙述,缓慢又真诚地和你讲一段情节,开头精彩,过程紧凑,最后留给你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局。
辗转却去不到对的站台,如果漂泊是成长必经的路牌,你迷醒岁月中,那贫瘠的未来,像遗憾季节里,未结果的爱。
他就是唱《理想三旬》而一曲成名的陈鸿宇。
不同于这个年纪应该展现的热血与狂妄,他的歌声里有着被岁月打磨后的内敛和老成。
少年感和大叔嗓一扫城市的颓唐幽婉,将其带入一个新的境地,也让他在民谣音乐的世界里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少年老嗓,是外界对陈鸿宇的初始印象;冷眼热心,是陈鸿宇对自己的评价。
年,陈鸿宇如歌中所唱,已正式步入三十的年头。
关于理想,关于未来,在他的歌里,仍旧有着最自由,最无畏的诠释。
三旬已至浓烟散,一如年少迟夏归。
这个年轻人,以他温和稳重的声音,唱着来自山河湖海的歌,用着最深情的老灵*。
理想一旬
呼伦贝尔草原以北,额尔古纳河的右岸,是陈鸿宇的故乡。
表面看来,草原的狂野与不羁似乎并没有展现在这个身形颀长,面颊清瘦的大男孩身上。
但他的声音里,却饱经着草原上的岁月与风霜。
他的《额尔古纳》,唱的便是自己的家乡,那里夏有繁星银河,冬有冷风白雪。
三更忽梦少年窗扉紧掩,旧巢客雁迁来一手新茧,额尔古纳的水依旧是清甜,饮别了春深又别过时年。
关于草原的一切,就如同额尔古纳诗一般的名字一样,令人遐想。
初中时,一张偶然发到陈鸿宇手里的吉他班报名传单开启了他与音乐最初的交集。
13岁的陈鸿宇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吉他,开始接触音乐。
那时候的他,长得虽然儒雅文气,但骨子里却是个叛逆少年,不听话,也不爱上课。
上高中后,因为受Beyond、科恩以及Nirvana的影响,陈鸿宇与同学组成了「流伤乐队」,并开始尝试歌曲创作。
年,他们推出了首张音乐专辑《流伤》,陈鸿宇全程参与了专辑与歌词本的制作。
▲流伤乐队首张专辑《流伤》
耗时50个日夜,块成本,张专辑,卖10块一张。
本想着赚回成本便继续做下去,然而不如预想,最后只卖出了两三百张。
后来他们的乐队因为各奔前程,便解散了,那些乐队的成员,各自融入了社会的大流,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懵懂的岁月里,他们都曾豪情万丈地写出过一首歌。
那些没有卖出的专辑,带着岁月和青春的痕迹,时至今日,仍旧可以称得上一场年少轻狂。
而正是这次勇敢的尝试,在额尔古纳这片热土,埋下了陈鸿宇日后坚定做音乐的种子。
来源:潮音乐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