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81231/6756949.html近日,南阳医圣祠路路牌引起网友广泛争议,从造型、颜色、设计风格上让人很容易产生联想。不禁让人质疑决策者的欣赏风格。
有网友提出:领导就喜欢这种风格的。你没见很多地方建筑或布局都设计成“升棺发财”的寓意,寄托这这群一级演员马克思主义者的实际信奉。
整改后的路牌
其实,南阳,有着悠久的汉文化历史。这种造型就来自于汉代的汉阙。来看看什么是汉阙?
南阳医圣祠的阙
汉阙,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记录爵位、功绩的建筑物,多用砖木或石料砌成。一般是两旁各一阙,称“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少见的有“单阙”。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阙的用途有二,一是大门标识,一是登临瞭望。因此也有把“阙”称为“观”的。汉阙,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堪称国宝级文物。
太室阙
太室阙是古代祭祀太室山神的重要实物见证。由太室阙和中岳庙构成的礼制建筑群,整体历史价值无与伦比。
少室阙
少室阙是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建于东汉安帝延光二年(年),阙高3.75米,分东西两阙,间距7.6米。
太室阙是古代祭祀少室山神的重要实物见证。
把这两个分立的少室阙合起来就成了下图南阳路牌的造型。不过路牌在设计上已经严重脱离了原本的意义。
黑夜降临
另外,在汉画中也存在大量汉阙图:图一,双层汉阙,出自南阳市方城城关汉墓。右为三层汉阙,来自南阳汉画馆。门柱石。
图一
图二:汉阙殿堂拥盾门吏拓本
东汉画像石,规格:x32m。横纹衬底浅浮雕图案。图2画面分上下两区。上区为前阙后殿建筑。双门阙,内有一人行走。后建筑进二殿堂或前为过殿、后为正殿。下区为正面门吏,双手捧盾。门吏,看门的小吏,下层官员。
图二
医圣祠
穿过这道红色的拱门,就是张仲景的灵位。这里就是南阳医圣祠。医圣祠门口的阙台、科圣张衡墓的汉阙,都体现着南阳悠久的汉文化。
位于南阳大桥的现代造型汉阙,雕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成为南阳的标志性汉文化建筑之一。
高颐阙,为我国现存三十座汉代石阙中较为完整的一座,拥有完整汉代葬制碑、阙、墓、神道、石兽等形制。
汉代以来,特别是东汉,阙开始大肆盛行,不仅在宫殿、陵墓、宗庙、府衙、官邸,甚至一些有地位的富户民宅,都可以修筑阙。依据其修建地点和功能,一般分为宫阙、城阙、祠庙阙、墓阙、宅第阙等。同时,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制,也逐渐成为彰显门庭地位的一种象征。只是汉代木结构的阙容易腐朽,不能长久保存,故现存汉阙均是石阙,以年古建筑大师梁思成考察的四川雅安北郊高颐墓阙比较有名。高颐墓阙建于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年),立于益州太守高颐墓前,东阙残,西阙完整。每阙由主阙(高)和子阙(矮)组成,称为子母阙。相对来说,子母阙因宽大稳固,比单体阙显得大气。同样,从古建筑形制上讲,重檐阙又比单檐阙显得高级尊贵一些。金沙县后山乡汉墓出土的画像石,镌刻的正是更加高级的双层重檐阙。至下而上依次为阙基、阙身、枋石、斗栱石、腰檐、上斗栱石、阙顶(顶檐),尽管只是以画像石的形式呈现,但汉代石阙的基本构造形制均完全遵循。按照上述分析,在汉代墓葬修建或镌刻“阙”的形象,仅仅只是为了象征墓主人的身份、等级和地位吗?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在和巴蜀文化有关联的地区,汉阙出现在墓葬,还有更深层的寓意。